標簽:
溝通婚姻交流女人情感 |
分類: 原創文章 |
文/幸知在線特約作者 云譯
四十歲的年紀,生了兩個孩子,在家待了幾年,想重新搞搞事業,可能嗎?
《演員請就位》中,胡杏兒用精彩絕倫的演技,征服了網友,在12月5日的總決賽上,一舉奪冠。
她不懼扮丑,蓬頭垢面出鏡,是為了讓自己最好地貼合農婦這個角色。
短短幾分鐘,她從手足無措、到克制的慌張,再到聲嘶力竭的痛哭崩潰。每一個表情,都引人入戲。層層遞進的表演,無不彰顯著她演技地深厚底蘊。
臺上的幾分鐘,臺下是她讓人驚嘆的狠勁。
十天苦練,她一改港普,在臺上流利地說出安徽方言,讓安徽人趙薇驚嘆:“她的方言比我說得還標準?!?/P>
為了進入角色,她更是強迫自己和1歲的孩子分開,去體驗戲中一個母親對女兒的思念。
陳凱歌也不禁感嘆:“不破不立,沒有毀滅,哪有重生,你對自己夠狠?!?/P>
拿到S卡后,她蹲下身,掩面哭泣。
原來作為一個資深演員,參加節目,被人評價,她也忐忑,也不安,也恐懼。
但一如過去,她似乎總能一次次戰勝困境。
就算拿到最爛的牌,她也絕不認命,總能成全自己。
胡杏兒,憑什么?
01
不認命的人生,有多爽?
胡杏兒從小就有股“狠勁”。
8歲,父母離異;等到12歲,她就獨自去北愛爾蘭讀書。
家里沒什么錢,為了補貼家用,她14歲就在街上買點心,還當過酒樓的服務員。那時,她舍不得做公交車,在大冬天走40分鐘回家,只為了省兩塊錢。
在困境中長大的她,從小便懂得了“凡事靠自己”。
這股狠勁,讓她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,從未被徹底打倒,反而是越挫越勇。
也是為了賺生活費,大一時候,她誤打誤撞參加港姐比賽。一路過關斬將,竟然拿了季軍。
伴隨光環而來的,卻是無數嘲諷。她膚色黝黑,在美女如云的港姐中,顯得平凡,還有些憨。
媒體迅速給了她一個稱呼:“史上最丑港姐”。一位導演甚至說:“我坦白跟你說啊,你別做夢了,你不可能有機會做主角的?!?/P>
她跑了4年龍套,最后飾演《流金歲月》中的智力有問題的妹妹。憑借別人不愿接的角色,她終于拿下第一個獎項:TVB萬千星輝頒獎典禮飛躍進步女藝人獎。
她的演藝之路這才走上正軌,但她從未忘記“敢闖敢拼”的初心。
出演《肥田喜事》,先是增肥40斤,她吐槽:“像是喂豬?!?/P>
兩個月之后,又迅速從138斤減到99斤。
這部劇終于讓她獲得亞洲電視大獎最佳喜劇女演員,一躍為TVB當家花旦。
事業上,她靠著“狠勁”,逆風翻盤。感情上,她也曾是拼命三郎式地用力。
胡杏兒和黃宗澤相戀6年,卻從未公開。
那時,黃宗澤是TVB力捧的男演員,外界一直認為胡杏兒配不上他。雖然從未公開,但網友對兩人的戀愛都心照不宣。
一次綜藝猜謎,比劃答案的謝天華提示:“your girlfriend?!?/P>
黃宗澤立馬答:“胡杏兒?!?/P>
長跑6年,直到胡杏兒拿下“視后”,在領獎時才深情感嘆,公開了這段地下戀:“我知道我自己有很多缺點,讓人很難忍受;但你也有很多缺點,你也讓人很難忍受。
我希望我們就這樣一路忍受下去?!?/P>
現場都在起哄,讓黃宗澤求婚,但黃宗澤只淡淡笑過。
緊接著的半年,更是緋聞不斷,傳聞劈腿了3個人。每一次,胡杏兒都忍著委屈,盡力替他解釋:
“我一向不管他,他喜歡做什么都行,做演員這一行最重要是要受歡迎?!?/SPAN>
戀愛八年,她仍舊沒能等來黃宗澤的一個承諾,反而是變本加厲的傷害?;蛟S是她終于無法再欺騙自己,一次次失望之后,寒了心。
最終,胡杏兒單方面宣布分手。
這一次,她沒有一絲猶豫,切割得干干凈凈,再沒回過頭。
不論是事業,還是感情,回看胡杏兒走過的每一步,她都全力以赴,是那么地踏實認真。
曾聽過這樣一句話:“我欣賞這么一類女人,當生活需要她們付出代價時,哪怕成本非常高昂也不皺眉頭,不縮頭不嘆氣不算計,坦然支付。
她們清楚有些事情代價昂貴,而糾結是最沒用的;她們不去無謂的傷春悲秋?!?/SPAN>
02
不認命的關鍵在于“行動”
陳凱歌評價她:“胡杏兒是被TVB打出來的,是一個想要為自己找到一個飯碗而演戲的人?!?/P>
因為在TVB的時候,常常是晚上拿到劇本,第二天就要把角色演好。如果演不好,不僅會被觀眾罵,還可能被替換掉。
為了保住飯碗,她能做的是不斷行動、獲得反饋、調整修正。
換言之,她連傷春悲秋,感嘆下人生艱難的時間都沒有。不要小瞧這種“行動導向”的策略。
德國心理學家Kuhl發現,面對困境,往往有兩種策略。
1.行動導向,用行動改變現狀。
2.狀態導向,等待狀態變好,再去應對困境。
兩者有什么區別呢?
狀態導向,容易沉浸在負面情緒和思維中,他們常常把困境放大,將自己貶低,最終選擇拖延、逃避等方式。
而行動最大的好處,就是不易沉浸在情緒中,同時也能有效減少自我否定、自我攻擊等等內耗。
如何建立“行動導向”的思維,擁有胡杏兒的踏實與拼勁?
第一,多問“是什么”,少問“為什么”。
面對困境,先問對問題,才能更好地找到解決方案。比如,面對一個給自己帶來許多傷害的男人,遭遇一段不那么美好的感情。
不少人會問:“為什么他會這樣?我做錯了什么?”我們總以為找到“為什么”,就能獲得解決問題的鑰匙。
實際上,這個鑰匙可能根本不存在。甚至在詢問“為什么”的同時,伴隨而來的往往是更多的自我攻擊。
胡杏兒是怎么做的呢?
首先,接受自己的難過。分手時,每一次記者問起,她總會坦然地落淚。她并不否認忽視自己當下的難過。
其次,放棄詢問“為什么”。談到分手原因,胡杏兒總是這樣說:“我覺得兩個人一起的事,很難說清楚,大家已經分開,我說什么對大家都不公平,希望大家給我一點空間?!?/P>
最后,面對未來,問問自己“是什么”。胡杏兒與黃宗澤分手后,僅僅三年,就轉身嫁給了富商李承德,幸福到現在。
有人問:“為什么這么快就確信對方是對的人?!焙觾赫f:“這是因為我現在更加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?!?/P>
你看,少問“為什么”,而是問問“我需要什么”。
畢竟,關系中,重要的從來都不是“誰對誰錯”,而是一段關系能否滿足彼此的需要。
第二,區分理性的恐懼和非理性的恐懼。
你會看到許許多多這樣的提問:“拖延,怎么辦?”“缺乏行動力,怎么辦?”“如何自律?”.......
其實,處于困境,許多人知道要行動,卻提不起精神去做。這往往是他們在行動之前,就被非理性的恐懼嚇倒了。
一位中年女人,在家暴中不敢提出離婚。因為她害怕自己無法獨自應對生活,無法賺足養活自己的金錢。
一位32多歲的女性,單身8年,不敢走進一段關系。因為她認為男人都不是好東西,感情都是會變的。
一位被第三者的女人,即使委屈難過,也擔心著男人離開自己。因為她覺得,離開對方,世上再也找不到一個這么好,這么愛自己的人。
對于未來災難化的想象,如同將他們困在牢籠中。這就像小孩子害怕衣柜中的怪獸,晚上不敢入睡。
打開衣柜,看看哪些恐懼是真的,哪些恐懼是假的,你才知道該如何應對,如何行動,而不是躲在角落,因為自己想象出來的恐懼瑟瑟發抖。
很喜歡馮唐在面對逆境的那句話:
“在無常里,能夠平衡,能夠立住,浪就會讓你往前走,日子就會往前,你會迎來好時光?!?/P>
一步步走過輝煌與低谷,如今的胡杏兒可以在《演員請就位》中輕描淡寫道:
“我是演員胡杏兒,視后呢,拿過了,孩子呢,也生了兩個了,是時候回來搞一下事業了?!?/P>
而說到家庭,胡杏兒儼然人生贏家,就像她說:
我的前前任和前任都很棒,他們一個教我做溫柔的女人,一個教我做成熟的大人。
但我最喜歡現任,他教我做回小孩。
圖片:來源于網絡,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。
我是潘幸知,你的貼身情感咨詢師。如果你需要專業幫助,私信我,幸知幫你度過情感危機。